历代王朝更迭

第176章《吕氏春秋》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体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历史不断地前行,曾经的傀儡嬴政正逐渐成长起来,甚至有了要亲政的倾向。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只是个公子,权力自然比不过吕不韦。吕不韦不仅是秦国的丞相,更是秦国的辅政大臣,军机政务全部集中在他的手中,可谓一手遮天。

    可是纵观战国四公子,哪一位都是礼贤下士的能人,收买人心的高手。其门下食客皆号称数千人。这就让吕不韦心中产生极大的不平衡,自己堂堂一国丞相,总揽朝政,竟然门可罗雀,门客极少。于是,吕不韦决定,要做得比战国四公子更好,他不仅花费了大量的财力,招揽到了3000多门人,还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勇士、猛将等,吕不韦半点也看不上,他所喜爱的,是文采斐然、智谋超群之人。

    这也许与吕不韦自身的身份有关,吕不韦本身是一个商人,精于计算、长于谋略,那些贩夫走卒,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夫,吕不韦怎么可能将他们放在眼里?秦国猛将如云、高手林立,吕不韦也犯不着去犯忌,蓄养那些征伐猛士。

    吕不韦在权力上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除非谋权篡位,否则再难有进一步升迁的机会。为今之计,只有通过著书立说,树立自己的威信,扩大自己的影响,继而名传青史,才能让吕不韦提起浓厚的兴趣。而且,吕不韦深知,仅仅凭借自己的才华,著书立说以传千秋万代,时间上不允许,能力也有限。只有充分地依靠自己的优势,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吕不韦决定,要借助那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客和擅长争辩的人才来帮助他实现这一愿望。吕不韦让门下食客各自著述,只要是自己所闻所见,所思所想全部都写出来。等到数千篇文章交上来后,吕不韦才发现,竟然五花八门,三教九流、士农工商、国家兴衰治乱、天地万物荣辱,没有什么不囊括其中的。表面上看来,这些文章没有任何线索可查,没有任何体系可表。这整个儿是一部杂文,水平不同,高低难榷,何以成就不世奇书呢?


    这时候,一个门人向吕不韦建议,可以挑选一些写得好的人,对搜集上来的文章进行系统地筛选,对其归类整理,删除、更新和重新组合。吕不韦想以此书彪炳自己功绩,也希望它流传百世,所以他半点也没有马虎。书成之后,他还组织人员对其进行了数次修改,直到达到满意为止。

    在众人的努力下,公元前239年,《吕氏春秋》(也叫《吕览》)横空出世。

    《吕氏春秋》著述完毕后,吕不韦又挑选几位博学之人对这些文章进行遴选、归类,综合在一起。吕不韦自认为,《吕氏春秋》堪称千古佳作,甚至还夸口说,此书是包揽了天地、万物和古今的绝世奇书。

    从当时的实际条件而言,能够成就如此鸿篇巨制,实在是很难做到。吕不韦借助秦国的强大以及自己的权势,才得以成书。

    单以《吕氏春秋》全书的体系而言,可以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其中,十二纪是全书的精要所在,分为《春纪》、《夏纪》、《秋纪》、《冬纪》,每纪都是15篇,共60篇。在“法天地”的基础上,最终编辑而成了这部书。十二纪象征“大圜”的天,因此,《吕氏春秋》在这一部分,将十二月令作为组合材料的线索。《春纪》讨论的是养生的方法,《夏纪》论述的是教学与音乐理论,《秋纪》讨论的是军事战争问题,《冬纪》则主要论述人的思想道德问题。八览,因为丢失了一篇,所以只剩下63篇,自开天辟地而始,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以及分别善恶是非、如何驾驭百姓、成就君王大业等。六论则总共有36篇,杂论各家学说,但依旧有自己的主线。

    在《吕氏春秋》26卷中,囊括了161篇文章(现在存有160篇),总字数达20多万。其内容驳杂,主要包括儒、道思想,同时还兼有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还涉及天文、地理、历法、数学、音律等方面。

    所以《汉书·艺文志》一书中,将《吕氏春秋》列入杂家。这自然指的是其涉及的内容太多,太过驳杂。但是通观整本《吕氏春秋》,就可以发现它具备完整的组织系统,大量的理论构架,前后衔接严密的组织体系。恰如《用众》所说的那样:“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



第176章《吕氏春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相关:    全球首富:神级再造系统  重生后我成了拼爹界杠把子  我道侣修习了替生术  锦鲤弃妇:随身空间养萌娃  
同类最热
搜"历代王朝更迭"
360搜"历代王朝更迭"
语言选择